各国生产钢铁(各国生产钢铁的企业)
中国钢铁冶炼业及世界钢铁冶炼业发展历史
这确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冶炼方法,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长期流传。炒钢、铸铁脱碳钢及铸造技术 西汉后期已创造了“炒钢”技术。这种技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的状态下加以炒炼,使铁脱碳成钢或熟铁。
古代炼钢以含碳量低的块炼铁或熟铁为原料,采用渗碳的方法炼制成钢(现在仍然使用此法),一种即以含碳量高的生铁为原料,在固体状态下脱碳制钢。战国时代已经采用了柔化处理工艺,将生铁进行脱碳退火,得到了脱碳不完全的铸铁脱碳钢件(李众:《中国封建社会前期钢铁冶炼技术发展的探讨》,《考古学报》,1975年第2期。
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技术,是中国冶金史上的一项独创性发明。陶弘景说:“钢铁是杂炼生柔作刀镰者”,北齐的綦母怀文“造宿铁刀,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,数宿则成刚”,说的就是灌钢技术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,我国钢铁工业基础薄弱,全国没有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。在苏联援助下,鞍钢、武钢、包钢等钢铁厂得以建设,形成了钢铁工业的“三大”、“五中”、“十八小”格局。随着“三线建设”的推进,西南、西北地区建设了攀钢、酒钢、成都无缝管厂等钢铁企业,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。
二战后世界钢铁工业的区位转移轨迹及其原因
1、钢铁工业生产有两大原材料:煤炭、铁矿,一个是能源,一个是材料。这两大原材料决定了二战后世界钢铁工业的区位转移。二战后,由于大型海洋运输船的出现,使煤铁的运输成本逐渐降低,钢铁工业开始布局在海港,如:日本的太平洋沿岸;意大利的塔兰托,法国的敦刻尔克,中国的上海等。
2、城市的区位因素: 自然地理区位:(1)地形因素: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(地形平坦,土壤肥沃,便于农耕;有利交通联系,节省建筑投资)(2)气候因素: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;(3)河流因素:河运的起点或终点,两条河流的汇合处,入海口宜布局城市。
3、近现代不同时期钢铁业在主要钢铁国之间相对涨落消长,派生出世界钢铁产业转移画面。大致而言,以18世纪后半期与19世纪上半期,英国等西欧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先发优势主导全球钢铁业为历史起点,过去一个多世纪世界钢铁产业已经和正在发生三次大转移。19-20世纪之交美国崛起带动第一次世界钢铁产业转移。
4、工业生产上实施倾斜生产方式:在资金原料能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重点发展煤炭,生产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,增产的钢铁反馈煤炭业,以此为杠杆,带动国民经济发展。但论这一时期推动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根本原因,还得数朝鲜战争和美国援助,日本人称之为“朝鲜战争特需景气”。
5、二战结束后,英国的殖民体系解体,许多原殖民地以及英联邦的居民纷纷迁入英国本土,英国逐渐转变为移民迁入国。据统计,从1963年到2001年,来英国定居的外国移民达近250万。
2022全球各国钢铁产量?
根据最新数据,2022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89亿吨,同比增长8%。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、印度和俄罗斯的产量增加。 中国在2022年再次位居全球粗钢产量首位,产量达到184亿吨,占全球总产量的69%。这一数字反映了中国在全球钢铁行业中的主导地位。
在2021年,全球钢铁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,其年产量超过了1亿吨,稳固地占据着世界第一的位置。 紧随其后的是印度,2021年印度的钢产量达到了1100万吨。 第三位是日本,2021年日本的钢产量为9000万吨。 第四位是美国,2021年美国的钢产量约为8000万吨。
三名,粗钢产量分别为1亿吨和8320万吨;其次是美国(7270万吨)、俄罗斯(7160万吨)、韩国(6710万吨)、土耳其(3580万吨)、德国(3570万吨)、巴西(3100万吨)等地区。